2017年9月4日和5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大范围会议、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分别宣布:中国政府将设立首期5亿元人民币的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计划,用于加强经贸等领域的政策交流和务实合作。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5亿美元援助,用于应对饥荒、难民、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挑战;通过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平台,未来1年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4万个来华培训名额。
9月5日,商务部援外司负责人表示,上述发展合作举措在广泛吸收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意见的基础上,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不断完善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机制,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着力提升人力资源合作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引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设立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计划。重点为中方主导的经贸合作倡议、金砖国家共同倡议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需求开展能力建设和智力支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在贸易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金砖国家共同关注的领域加强交流研讨和人才培训,派遣高级专家顾问在规划咨询、政策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分享经济发展模式和合作理念,增进沟通互信,为成员间拓展更高水平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5亿美元援助。本次宣布的5亿美元援助将结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求,通过多双边渠道加强在饥荒、难民、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三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学历教育和能力培训。持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培训力度,积极提升能力建设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丰富培训方式、领域、内容,充分发挥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平台作用,传播政策主张、凝聚发展共识、搭建交流平台。未来1年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4万个来华培训名额。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面,充分加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尽快落实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各项援助承诺,力争实现援助举措早部署、早行动、早收获,将援助成果早日惠及金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
借力“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共谋经贸升级
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12日在南宁开幕,为期4天的会议主题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将得到深化,区域一体化得到推动。
动能 “一带一路”推进区域合作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中国和东盟的官员普遍认为,“一带一路”能够为中国和东盟的区域发展提供更强动能。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在开幕式上表示,东盟各国是中国友好近邻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与东盟重要的合作平台。本届博览会进一步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深化中国-东盟贸易、投资、旅游、国际产能、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交流,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落到实处。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区域合作机遇和抵御“逆全球化”风险,与会的东盟代表给以积极反应。
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说,特别受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启发。“我们要祝贺中国提出这一方案来加强世界不同地区的互联互通。这更加凸显加强各领域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包括基础设施开发、贸易、金融、投资和最为重要的人员交流。”他建议,中国和东盟高层应该深入探索“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两者之间更为紧密的协作。“‘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深信,中国将加强全球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开放,支持包容性贸易。当前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我们应对这些挑战格外重要。”
越南常务副总理张和平表示,本届东博会恰逢东盟成立50周年,意义十分重大。“半个世纪以来,东盟通过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加强本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合作伙伴关系,为维护东南亚的和平、稳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和平指出,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贸易壁垒以及保护主义挑战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成为全球经贸与投资增长的亮点和积极的动力,中国保持作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张和平表示,越南欢迎包括中国“一带一路”在内的推动经济和地区对接的构想,愿意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研究合作为各方带来利益的项目。相信凭着双方的不断努力和诚意,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继续发展,为本地区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老挝副总理宋赛·西潘敦也表示,今年的主题为东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动力。他说老挝已经明确2018年为旅游年,期待借机让更多中国和区域内游客到老挝观光。
出席此次东博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马明在开幕式上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展基础设施,提供运输保障,使中国-东盟货物可通过哈萨克斯坦到达俄罗斯、伊朗等国。因此,我们有很大的潜力发展贸易。今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小麦通过中国连云港出口到越南胡志明,来自中国的集装箱通过哈萨克斯坦运抵欧盟国家。哈萨克斯坦发展物流和交通潜力巨大,发达的基础设施会大幅减少贸易运输时间。”
合作 东盟希望提升贸易地位
在多项政策的利好下,东盟国家希望,在与中国深化共赢的合作中提升对华贸易地位。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哈桑纳尔·博尔基亚表示,我们一致同意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建设,这对我们大有裨益。“我相信自贸区升级版的建设将有助于我们加快实现两个目标:2020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双边投资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我相信到2020年我们实现这两大目标时候,东盟将超越美国和欧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他还表示,东盟将与中国加强协商,以达成现代、综合、优质、互利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相关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约50%,GDP占世界GDP总量的约30%,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达成,将进一步推动人员交往,增强互信,增进理解。据悉各方正加紧谈判,力争在2017年取得成果。
在中国和东盟经贸向好的背景下,专家建议,要在做好“量”的基础上,抓好“质”。
已经连续参加14届东博会的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提质增效是发展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切实要求,是双方经济合作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互利共赢的具体体现。
许宁宁强调,提质增效需要双方将合作做细做实。近26年来,中国和东盟关系发展很快,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建设自贸区以后的经贸关系发展很快,但是带有一定的粗放性。对此,双方合作要做细做实。比如,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应有行动计划。中国与有些国家制订了双边经贸合作五年规划,应结合新形势变化,充实有关产业合作的具体内容。考虑到东盟国家的关切点、企业和民众的舒适度。中国企业在东盟十国中的经营也要做细做实,包括走进东盟前做好可行性研究、选择合作伙伴,确保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共赢 多产业充实区域红利
多个产业为了迎接区域合作深化的红利,正在积极布局,进一步实现东盟和中国在经贸往来互补互惠。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稳步推进,“叠加效应”明显。从广西金融工作办公室了解到,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迅猛增长。2013年7月,东兴试验区获批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成为继义乌之后全国第二个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先行先试地区。2017年上半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793亿元,从2010年至2017年6月末,广西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量突破7900亿元。金融服务完善令中企走进东盟和与东盟贸易发展更加稳健。
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国与东盟业者也正发生更多交互和布局。12日下午,2017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电子商务峰会拉开帷幕,峰会以“共享丝路新机遇 共创电商新愿景”为主题,围绕“新互联网时代:合作与愿景”、“跨境电商新丝路:机遇与挑战”、“监管服务新模式:协作与创新”三大议题开展主题演讲及高端对话,会上嘉宾们认为,中国和东盟在消费市场互补性强,农产品、食品、电子产品都大有作为,通过互联网高效处理和交易,商业潜力巨大。
在消费领域,博览会现场的东盟特色商品,不仅让观众大开眼界,增进互识,同时还刺激了现场订购消费的热情,拎着大小不一购物袋的观众成为东博会一景。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东博会主题文创产品受到瞩目,山东招金投资公司当天发布了《金银仿印国邮典藏:中国-东盟博览会》纪念品,据公司方介绍,此举意味着,在中国和东盟日益紧密合作中,双方在黄金消费和矿业开发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对于企业间合作,许宁宁高度评价说,中国与东盟在经贸领域提质增效,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应构成社会力量有效参与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活跃局面。一是社会力量具有灵活性、桥梁性强的特点,与政府的行动可互为补充;二是调动社会力量可形成更广泛的创新合作,达到群策群力的效果。应进一步发挥商会在增进经贸合作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