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15年1~11月,我国进出口35655.3亿美元,同比下降8.5%,其中出口20523.2亿美元,同比下降3%,进口15132.1亿美元,同比下降15.1%。11月,我国进出口3403.9亿美元,下降7.6%,其中,出口1972.4美元,下降6.8%,进口1431.4亿美元,下降8.7%。
外贸运行主要呈以下特点:一是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保持增长,占比提升。二是从主要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三是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保持增长。四是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需求走弱等因素影响,进口仍在低位运行。五是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外贸出口情况仍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根据WTO月度统计测算,1~9月全球货物贸易出口额下降11.1%,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南非、巴西出口分别下降6.2%、12.8%、9.2%、6.6%、16.6%、7.9%、16.8%。我国际市场份额由2014年底的12.4%提升至13%左右。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地位。
对外贸易多年来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针对今年前11个月的海关数据来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认为,当前,外需比较乏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发布的数据,今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不振,国际市场需求严重低迷,全球贸易明显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过去是全球贸易增速2倍于全球经济,这几年倒过来了,贸易增速明显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前9个月的数据各个国际组织已经公布出来了,前9个月数据表明今年很可能是除2009年以外全球贸易降幅最大的一年,因为全球有70个主要经济体进口出现负增长,而且这70个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基本下降。最近,商务部对全国70个重点行业、6000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时候,企业普遍反映今年全球市场需求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更加糟糕。外需乏力的另一个原因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1~10月我国共遭遇21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有65起,涉案金额58.3亿美元。
但是,今年我国外贸发展总体上还是很给力的。今年外贸的困难不仅仅是外需的困难,而且和国内投资放缓、要素成本还在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企业的反映是今年外贸极其困难,困难到喘不过气来的程度。在这样一个复杂严峻困难的形势下,今年中国外贸将拿出5个漂亮的成绩单来。第一张成绩单是在全球出口市场份额明显上升。我们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已由去年年底的12.4%提升到目前的大约是13%左右。第二张成绩单是进口量增价跌使国家和企业获得了大实惠。按海关统计的进出口价格指数测算,前11个月,我国出口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而进口价格整体下降超过10%,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大约可以多换回12%的进口商品,仅因为原油、铁矿石等11种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合计大约减少互惠182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是11000多亿元人民币。这不仅意味着国家和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还意味着企业成本降低,有利于我国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第三张成绩单是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前11个月,一般贸易、民营企业、机电产品、资本品和对新兴市场的出口都是正增长,成为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铁路设备、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大型成套设备进入美欧等中高端市场,出口增长超过10%;对东盟出口增长3%,对越南、印度、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出口的增幅都接近或者超过10%。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增速超过30%,市场采购贸易增幅超过70%,从而带动大量中小微企业出口,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服务贸易占全球比重和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实现“双升”。第四张成绩单是保持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度。今年净出口规模有较大增长,商务部研究院的专家按净出口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测算,预计全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为12.3%。更重要的是,由于外贸的良好表现,我国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数以亿计的就业岗位。第五张成绩单是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一贸易大国地位。